【共讀一本書ⅠⅠ】107年11月10日:唱自己的歌—歌謠傳唱

【共讀一本書ⅠⅠ】107年11月10日:唱自己的歌—歌謠傳唱

【共讀一本書ⅠⅠ】107年11月10日:唱自己的歌—歌謠傳唱

2018年11月10日(六)唱自己的歌—歌謠傳唱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主持人:丹耐夫正若(公共電視新聞部製作人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講者:劉智濬老師(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副教授)

 

1980年代以來,歌謠創作成為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復振運動(原運)重要的一環,1990年代之後,更成為臺灣流行歌謠醒目的區塊;在此風潮之下,研究者逐步回溯戰後以來原住民以主體身分創作的歷程,包括:戰後初期知識菁英創作、林班歌、山地歌(其中有些轉為1960-70的流行音樂)、救國團團康歌(有些轉為校園民歌),最後連結上1980年代的原運歌謠與1990年代的流行歌謠。

與此平行發展的,則是始於日治、延續至1990年代的民族學者研究採集,在此領域中,原住民族及其歌謠,乃是被採集、被研究、被凝視、被運用的無聲他者,日本民族音樂學者黑澤隆朝1943年採集布農族〈祈禱小米豐收歌〉、臺灣民族音樂學者許常惠1978年採集阿美族郭英男夫婦的〈歡聚歌〉,都是著名的例子,然而這些採集成果也成為日後原住民族文化復振運動的重要資產,其主體與他者的雙重文化身分亦是辯證共存的。

總體而言,對臺灣原住民族有語言、無文字的傳統文化條件而言,歌謠是歷史、記憶、文化的複合載體,也是神話、傳說、祭儀、祖訓乃至日常生活經驗的多元集合體,從遠古集體傳唱到當代個體創作,歌謠都是原住民族文化的重要傳承媒介。

 

【閱讀書單】

  1. 高一生/春之佐保姬。
  2. 郭英男/歡聚歌。
  3. 檳榔兄弟/含苞待放的小姐BuraBuraYan。
  4. 王宏恩/月光。
  5. 桑布伊/ Dalan路。

互動裝置,由訪客點選曲目,播放音樂並於互動式螢幕出現歌詞,以瞭解原住民創作歌詞的書寫中。

 

【延伸聆聽】

  1. 高一生/春之佐保姬。
  2. 陸森寶/美麗的稻穗。
  3. 郭英男/歡聚歌。
  4. 林班歌/白米酒。
  5. 檳榔兄弟/含苞待放的小姐BuraBuraYan。
  6. 胡德夫/大武山美麗的媽媽。
  7. 陳建年/鄉愁。
  8. 王宏恩/月光。
  9. 舒米恩/不要放棄Aka pisawad。
  10. 桑布伊/ Dalan路。

 

※參與注意事項

1. 「共讀一本書」講座

(1)參與的伙伴在閱讀完建議書單後,凡是在講座報到時,能夠繳交當周建議書單的讀書心得者(300-500字),可獲得小禮物一份,讀書心得將在粉絲頁刊出。

(2)五場講座皆參與者,將可獲得一份小禮物。

2.「跟著歷史去旅行」史蹟踏查活動

(1)活動全程免費(含接駁、食宿、保險),唯須至少參與2場講座(5場中應至少參加2場)並繳交保證金者依報名先後順序錄取,並視報名情形擇定備取名單。

(2)參與者必須於12/9前繳交活動心得(300字至500字)做為退回保證金的依據(保證金將於參加完講座後,並確認收到活動心得者方可領回)。